质量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质量工程”实施情况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2日  

一.实施基本情况

         河北联合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于1984年,经过多年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师资力量较雄厚,办学条件先进,办学成果显著。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就是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建立的,该中心2000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中的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2001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2008年建筑建材教育创新高地被纳入省级创新高地,2009年土木工程实验中心被批准为省级试验示范中心。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结构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2005年获得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结构与振动工程实验室被评为唐山市重点实验室,2006年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河北理工大学示范专业。目前,我院的土木工程学科实验条件和实验水平在河北省名列前茅,先进的实验条件保证了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现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一)实施程序

         土木工程专业是传统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全国各层次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在不断调整。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着学校“崇术重用”的办学理念,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工程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预算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施工、监理、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现在的建筑企业大多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在录用员工时,要求录用人员马上能够进入工作角色,一般不再培训,这就对高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实现学校和就业单位的无缝对接,就要了解就业单位的需求,土木工程专业为此开设了多门选修课程,实践证明,效果明显。

         结合专业特色,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在符合教育部和建设部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的框架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了课程体系,增开了部分就业部门需求的选修课程,如工程识图、结构设计软件PKPM的学习与应用、工程预算编制、工程招投标等;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室的开放,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学院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投资建设了工程实训室;对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加强了管理和改进措施,专业实习时,在实习基地配备实习教师,由基地技术人员担任,学生每组不超过5人,了解管理与施工全过程。毕业设计增加了开题与中期考核,教师全过程严格管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通过实施以上教育程序,使得我们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备了从事本专业较强业务素质。

(二)建设情况

        土木工程教学团队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3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高工)18人,讲师(实验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在读博士7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0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4人,教师平均年龄41岁。该队伍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且大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结构设计和工程实践经验,其中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7人,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1人,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2人,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3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2人,房地产估价师2人,一级建造师3人,保险公估师1人。工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成效与基本经验

(一)教师参与情况

        团队负责人苏幼坡教授,河北省优秀教师,唐山市“十佳优秀教师”,《世界地震工程》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编委,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城镇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学术委员会委员,唐山市规划学会理事长,美国混凝土协会ACI会员,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会员,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建设部城市建设防灾专家委员会委员。苏幼坡教授一直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钢筋混凝土”课程,为省级精品课“钢筋混凝土”课程负责人,他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计委、建设部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研究成果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有多项成果获奖。1999年获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获国家专利2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一项,主研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其它纵、横向课题多项。

        土木工程教学团队的教师长期从事专业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普遍认可。教师认真、负责、团结、敬业、上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老教师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接受老教师的指导,整个团队形成了和谐的工作氛围,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圆满的完成。同时,团队教师们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完成及在研的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8项。2000年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一项,2002年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一项。“钢筋混凝土”、“材料力学”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土木工程教学团队教师不仅在教学工作上勤勉敬业,在科研工作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近五年来,团队教师承担各类研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 项,省部级项目43项,市厅级项目56项,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0余篇,团队教师已出版学术专著、教材等20余部。

        土木工程教学团队一贯注重对外交流,近年来,团队教师出国进行学术交流5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0多人次,出国作访问学者1人次,送到国内重点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回来4人,现在读博士7人,团队负责人苏幼坡教授现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工程学科博士生指导教师。本专业和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团队在注重学术交流与协作的同时,也注重和企业的联合,本专业在全国建立了6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北京鹏达建设集团公司共同成立了“鹏达理工建筑技术研究设计中心”,实行设计、研发、学生实习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合作,该中心的成立,进一步促进了“学研产”的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

         本专业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天津大学李忠献教授、北京工业大学苏经宇教授、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刘鸿潮教授、美国内华达大学田颖博士等十名国内外学者为我院特聘及兼职教授。

(二)学生受益情况

         在满足教育部和建设部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的情况下,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对实验室进行开放,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对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强化过程管理;将就业需求知识融入学生实训内容;校企联合,在设计、研发、学生实习等各方面实行全方位合作。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而且扩大了学校知名度。

        在资源建设方面,专业图书投入不断扩大,如学生毕业设计时,原来10人一套“建筑规范”,现在基本达到每人一套。学院自己投入建立了专业实训室,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前掌握专业技能。

在网络教学方面,除2门省级精品课全部上网以外,有3门校级优秀课程也已上网,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辅导答疑,通过运行,学生、教师普遍反映效果较好。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术带头人不足

        随着团队建设的发展,原来团队的人员结构还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求,急需引进或进一步培养一些新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2、教育教改力度不够

        多数教师为了职称评定,大多偏重本专业科研项目的研究申请工作,从而忽视了教育教改项目的研究。

        3、部分课程教材老化

        由于教材的编制花费精力较多,加之学校对教材编制缺少奖励力度,使得教师对编写教材动力不足。

四.今后建设计划及建设目标

(一)建设计划

        1、团队队伍建设

         未来几年,进一步加大团队队伍建设力度,争取引进2名本专业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培养5名学术带头人,培养2~4名博士生导师。积极引导以科研促教学,加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学研产”协调发展,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2、深化教学教研

        追踪国内外最新专业动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到2013年,力争承担省级以上教改课题2~5项,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

        3、教材建设

        对目前可用和使用的教材进行审查筛选,要首选国家级优秀教材,鼓励并资助团队教师编写高水平本科教材,或和其他兄弟院校教师合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4、硕士点、博士点建设

        2011年前,确保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成功,力争2013年以前取得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或结构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使本专业达到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能力。

        5、科研工作

        制定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至2013年,争取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5~8项;出版专著和著作5~8部。

(二)具体措施

        1、对引进人才,除了享受学校的引进人才待遇外,学院额外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学院教师参加具有博士点学校的博导评选。

        2、将教研教改研讨和立项制度化,定期研讨,并根据立项的级别建立奖励措施,发表的高级别论文学院报销版面费等。

        3、对担任国家级教材主编或副主编的人员,给予一定额度的奖金。

        4、充分发扬团队团结协作的精神,建立稳定的研究方向,申请高水平的研究项目,造就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

        5、学院制定措施,根据科研项目的级别给予奖励,著作出版费用学院负责。

(三)建设目标

        1、造就一支高水平教学团队,团队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位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涌现一批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

        2、建设期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8项,省级教改项目2~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出版教材、著作、专著6部以上。

        3、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五、典型案例介绍

        土木工程教学团队在坚持教书育人的同时,在教学教研上不断探索,并将教学改革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修订

        调整后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已实施,该方案加强了专业实习的过程管理。专业实习时,在实习基地配备实习教师,由基地技术人员担任,学生每组不超过5人,了解施工管理与施工全过程。毕业设计增加了开题与中期考核,教师全过程严格管理,使学生在知识综合与应用能力上得到了较大提高。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多门技能选修课,如工程识图、结构设计软件PKPM的学习与应用、工程预算编制、工程招投标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部分同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单位,如工程造价公司、房地产公司等。

        2、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

       教师自己开发的10余门多媒体课件以其形象生动、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3、通过“学研产”结合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团队绝大部分教师都曾在学院的设计研究院兼职,团队38名教师中有20人次具有专业相关的国家注册师资格,这些教师先后获得河北省优秀设计二等奖3次、三等奖6次,唐山市优秀设计一等奖12次。正是由于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教师能够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了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维。教师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研产”的紧密结合,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4、“材料力学”课程体系的研究

        材料力学为省级精品课,课程组成员对该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通过对不同层次高校的广泛调研,考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生生源素质与水平、专业要求等因素,把材料力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编制了更适合我校学生的电子版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多年,学生普遍反应效果较好,该课件在使用中得到不断更新与完善。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新华西道67号 邮编 :063009
Email : tjky@heut.edu.com
>>学院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