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
bet28365体育关于省级“质量工程”的“土木、给排水工程品牌特色专业”项目实施情况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2日  

bet28365体育关于省级“质量工程”的“土木、给排水工程品牌特色专业”项目实施情况

        2009年,我院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深入实施“质量工程”,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强化工程实践教学为重点,加大教学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加快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品牌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实施基本情况

        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学院成立了二级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并修改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督促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的落实。土木、给排水工程品牌特色专业制定了兼顾科学性和操作性的建设方案,借鉴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专业建设。重点是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深入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研究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建设等各个环节设立目标并进行全员有效分解,对细分目标实施情况进行核查,并通过执行奖励政策鼓励专业教师高质量完成既定目标和工作任务。

        通过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加大教学条件改善,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在2009年顺利完成了既定计划。

二、建设成效

        我院按照品牌特色建设要求,认真组织学习,稳步推进“质量工程”,强化内涵建设,成果丰硕,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1、教师队伍建设

        实行以课程建设为先导组成了教学团队,团队中老中青相结合,并为青年教师配备年长的导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真正实现传、帮、带作用。同时,鼓励具有硕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到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在引进方面,对具有博士学位的引进人才严把教学试讲这一关,确保引进的人才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2009年顺利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和人才引进工作,引进博士1名,硕士毕业生3名,送出培养的1名博士毕业。

        同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还采取了如下措施:(1)从建筑公司、咨询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外聘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外聘教师,定期来学校讲学、参与毕业答辩等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效果。(2)根据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的需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送出培养3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3)鼓励年青教师参加国家级注册结构师、岩土师、建造师、设备师、造价师、房地产评估师等资格考试,参加建筑结构和给排水工程设计,积累实践经验。

        2、优化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按照土木、给排水工程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崇术重用”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以素质教育、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现代化、社会化及市场化的需求。

        在土木、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现在的课程体系为“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为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2009年进行了相应调整。如从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模块下手,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需要、够用、先进的理念;精简不必要的理论、公式推导,及时删除陈旧的内容,融入新的技术、规范、管理等知识。专业课程模块注重结合行业用人需求状况进行动态调整。

        以“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相关课程、精品课程和实践课程”为框架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和重组。以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传统技术与新技术、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关系。在新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体现土木、给排水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与交叉。注重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增加了先进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等教学内容。

        3、开展教学改革

        深入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工作,强化教学研究在本科教学质量工作中的突出地位和引领作用。以教学研究立项培育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申报。支持把研究成果有效地引进本科教学之中,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为此,学院2009年拨出一定数量经费资助3-5项教改项目(每个项目2000元左右),这些项目已经作为校级教改立项项目。

        加强实践教学。巩固和加强现有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配合省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在保证基本型的验证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使各门课程的知识在实验中得到有机的结合,并将大型仪器设备应用到教学中,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及科研兴趣。

        加强学生技能实训,如在实训课程中运用建筑CAD 、PKPM设计软件、监理通2004、广联达工程造价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类的P3,PROJECT软件等,通过加强这些软件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就业后不仅上手快,而且可以独挡一面。学院专门建设了实训室,并安装了各种正版软件供学生训练。

        4、科研攻关

        教师踊跃申报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专业教师2009年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考虑应变速率影响的混凝土单轴拉压强度和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经费40万元;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震荷载下埋地输液管道破坏的有限元建模方法与试验研究”,经费3万元;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矿区地层蠕变与成灾模式的液固互动分析技术”经费5万元。

        认真开展在研项目的研究工作,2009年土木和给排水专业教师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承担及参加编制国家标准3项,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4项,年度科研经费约3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下管道破坏的关键参数与多准则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组成员经过刻苦攻关,完成了项目研究目标,已经基本达到验收要求。

        5、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009年组织教师11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其中6人次参加了2009年5月10-12日在成都召开的“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共发表论文5篇。在校内,教师踊跃参加校级相关专业的学术报告活动、院级的所有学术报告活动。

        6、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

        2009年专业教师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1篇,论文水平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出版著作两部。

        7、教学条件

        严格审查,提高专业教师课件制作利用水平。在实际授课中,督促各位教师在原有课件基础上,不断课件进行修改补充,从而逐渐形成了适合各位教师使用、兼顾前沿和基础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的课件。

        加强教材建设,淘汰陈旧教材,选用了多门国家“十五”、“十一五”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和获奖教材。加强图书资料建设,除学校图书馆购置专业图书外,学院每年投入一定资金专门用于购置图书资料,用于学生和教师借阅。

        2009年的工作亮点专业教师认真完成承担的科研项目,刻苦攻关,研究成果社会效益显著,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09年6月苏幼坡教授带领课题组(特色专业教师7人)研究的课题《城市与工程抗震防灾关键技术研究》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课题开展了城市与工程抗震防灾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我国著名抗震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研究员对成果的评价是:“该项目成果在城市与工程抗震防灾领域的诸多方面具有创新,实用性强,对该领域的科技进步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应用前景广阔。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研究成果被《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采纳,并于2007年11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部分内容被正在制定的相关国家规范标准采纳。成果还直接应用在泉州、厦门、昆明、海口、南通、苏州、徐州、武汉、合肥市和秦皇岛等10个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研制工作中,为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专项规划目前已经获当地政府批准并开始实施。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主要问题是土木工程和给排水工程两个专业的发展不够均衡。土木工程和科研和教学成果均比较多,而给排水工程科研水平较弱,影响其长远发展。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给排水专业师资力量稍弱,因唐山市的高物价低工资,不仅难以吸引外来高学历青年教师,而且有固有人才流失现象;二是给排水专业传统注重教学,在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方面投入不足。

        学院在专业建设上注重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验教学条件和教研项目立项上有待提高。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需要与学校协调解决实验室规模不足的问题;对教研项目要制定更多扶持奖励政策鼓励研究人员积极申报,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支持。这些都是下一年度重点建设内容。

四、今后建设计划

(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结构

        继续采取引进和培养的方法改善师资结构,对缺少高学历青年教师的给排水专业加大培养与引进力度,对师资力量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进一步加强。2010年争取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成功。拟引进博士学位教师6人,其中,土木工程专业4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人。出国访问1人,送出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人。

        2、科研工作

        在2009年的工作基础上,继续鼓励教师踊跃申报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同时做好已立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课题结题验收工作。2010年争取获得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3项以上。发表科研论文30篇以上,其中三大检索论文8篇。

        3、学术活动安排

        广泛开展学术活动,校内组织本专业科研能力强的专家教授举办三次专题讲座,贯彻落实研究生月度学术论坛活动制度就研究课题开展经常性的小型交流和讨论会;年内计划5人次的国内外学术访问活动,加强与高水平教学、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互访;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织两次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对在学术会议上宣讲论文和论文入选国际会议论文集的教师给予资金支持。

         (二)教学内容

        1、选用高水平教材

        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土木、给排水工程专业要提高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面向21世纪课程系列教材的使用率。同时鼓励教师根据专业和学生状况自编教材,争取正式出版一部自编教材。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生产和工程一线的特点,立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着眼使学生建立有机融合、基础扎实的知识结构,围绕应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整合优化课程资源,合理确定理论、实验、实践课程的学时比重,开设更多技能课程,拓宽专业方向,建设多样化、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3、坚持教学改革研究

        积极申报省“十一五”教研项目及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力争取得1项以上省级教研项目,2项以上校级教研项目。

        4、教学研究活动

        充分利用双周2的教学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学习讨论。要求每位教师写出一篇教学研究论文,争取2010年能正式发表5篇教学论文。

        积极支持专业教师参加相关课程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教学研讨会。

(三)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的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为培养工程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今后品牌专业教学条件建设重点放在专业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教学经费的进一步加大投入上。为加强实验教学,组织各实验室填报设备购置计划,使教学、科研试验条件进一步改善,试验手段、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在保证课程实验的基础上,2010年拟投入400万购置MTS作动器3个及配套设备,完善拟动力试验系统,同时投入250万购置给排水实验设备和防灾数字实验室设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继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尤其是校企联合的方式,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在学校教学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学院将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以加大品牌专业教学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新华西道67号 邮编 :063009
Email : tjky@heut.edu.com
>>学院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