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
bet28365体育关于省级“质量工程”的“土木工程实验中心”项目实施情况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1日  

一、实施基本情况

        2004年学校成立建筑工程学院,同时将学院原有的材料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成立了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2009年8月,中心被批准为河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承担全校的材料力学实验课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实验教学工作。为提高办学效率、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教学资源、深化材料力学课程及土木工程专业相关实验课程的改革,实验中心构建了实验教学平台,该实验教学平台可开出材料力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相关实验。

        中心自身和依托的平台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一支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热爱实验教学,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现将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建设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1、中心人员状况

        中心现有固定人员3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博士8人,硕士16人,最小年龄29岁,最高年龄55岁,平均年龄42岁,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

        2、现有固定资产情况

        中心现有建筑总面积2700m2,其中科研用房2600m2,办公用房100m2。仪器设备总台数619台(套),设备总值895.6万元,资产总值1504.0万元。30万元以上设备4台。

        3、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2009年在研项目包括: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参与3项建设部标准制定,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横向合作项目12项。

        4、获得科技成果情况

        本中心人员2009年共发表学术论文73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11篇,核心期刊文章12篇,国际会议论文5篇,国内会议论文1篇。出版专著3部。苏幼坡教授主持的“城市与工程抗震防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发明专利2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授予实用新型专利4项。

        5、成果转化及应用情况

        本中心自主研发的3项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共转让7家单位,获得自身经济效益1210万元,大力推动相关产业优化升级。

        6、开放交流情况

        2009年中心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1)开放课题,与唐山学院、河北工业大学签署开放课题4项。(2)主承办全国性学术报告会3次。(3)固定人员学术交流,来校讲学的国内学者7人,国外学者1人;中心派出国内讲学人员5人;参加国内会议14人次,参加国际会议3人次。

二、成效与基本经验

(一)建设成效

        中心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开发新实验、改革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研究型等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中心一直努力改善教学管理设施、实验教学环境及各方面条件,目前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的教学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和同层次院校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中心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重视对校内及周边地区、企业的辐射作用。

        1、加强校内辐射。辐射学校内二本及三本学生共23个专业,3819人。

        2、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共享实验教学和管理经验,取长补短。近年来,土木工程实验中心接待省内多所院校来实验室参观学习。主要有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华北航天学院、唐山学院、唐山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建工中专等。

        3、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唐山市经济建设服务。本中心始终坚持高校为地方建设服务的宗旨,依托实验中心现有条件,发挥特长与唐山市建设局、唐山市交通局、唐山市热力总公司、唐山市供电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三)基本经验

        1、立足本校,切实抓好实验教学工作。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建筑力学)实验是全校多数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该实验课程能够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验能力,对全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扩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性实验项目的数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学生基础实验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逐年提高,表现在平时创新小组的研究活动和毕业时论文写作过程中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综合实验能力都逐年提高。

        3、实行开放式管理体制,为学院师生教学、科研服务。依托教师的科研题目,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搭建了实验平台。中心每年承担都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要求中、高级职称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必须带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近年来,有2篇毕业设计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

        由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创新能力,反过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使得学生更加自主学习,学生动手能力增强,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在校级以上科技文化活动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中心成立以来,在队伍建设、条件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高级别科研项目不多,成果获得奖项较少;二是学科硬件条件(设备、实验室用房、工作环境等)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对策建议

        1、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大学科硬件建设的力度,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更优越的基础条件。

        2、积极整合、优化科研队伍,按研究方向组合研究团队,确定责任教授,实行目标管理。聘请国内外专家做顾问,瞄准国际前沿,组织力量申报高水平科研项目。

        3、广泛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和国外名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激励研究人员赴国外进修、考查和参加国际会议,时刻掌握学术前沿最新动态,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及学科知名度。

四、今后建设计划

(一)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继续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法。2010年争取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成功。学院力争将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专、兼职师资队伍打造成一支学术造诣深,教学科研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及 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2010年中心拟引进博士学位教师4人以上,送出年青教师攻读博士1~2人。

(二)实验教学

        实验中心坚持构建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即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的有机结合。引入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通过整合、优化实验资源和教学内容,基本形成一个层次化、模块化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合理分配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学时,不断引进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和教材与时俱进,适应土木工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为此,建立三大实验教学平台:

        (1) 建立《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建筑力学)》实验教学平台。形成多层次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基本力学实验技能的训练,增加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掌握基本力学测试方法、原理、仪器和适用范围,学会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和模型化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立《土木工程材料与土工材料》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试验方法,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巩固和丰富理论知识,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指标及评价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建立《结构与工程振动》实验教学平台。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建筑结构试验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试验技术为手段,初步掌握反映结构或构件实际工作性能的有关参数,使学生获得结构试验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建立起结构试验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构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教学与科研互动,使学生参与创新与实践活动地,通过前沿性科训课题,为学生提供发挥才能、展示才华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重要进展情况与发展动向。

        中心根据不同的实验性质,将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个性化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在课程安排方面,各层次遵循“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原则。另外,根据不同课程在教学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将实验教学任务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力学类、工程材料类、结构类,分别依托不同的教学平台由各平台所属功能实验室专门负责。中心的各实验室分工明确,但它们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根据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各实验室可以做到互通有无,使中心的实验设备资源和师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开放各实验室,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充分的权利,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各类实验,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

        中心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中心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加大中心科研力度,实现科研成果与教学质量的双赢。

        中心坚持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实践和社会服务相结合。中心教师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将科研项目与具体工程项目引入到实验课堂,使学生真题真做,保证实验教学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通过以上实践(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完成相关实践(实验)学习任务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和工程实践经验,为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条件建设

        完善实验中心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实施实验教学体系提供保障。建立先进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验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方式,统一计划、统一管理、资金统筹、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满足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需要,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校、院、中心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教学条件的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为培养工程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0年建设重点放在专业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图书资料建设。

        在保证课程实验的基础上,2010年投入400万购置MTS作动器3个及配套设备,完善拟动力试验系统,同时投入100万购置材料力学实验设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继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尤其是校企联合的方式,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除学校图书馆购置专业图书外,学院投入一定资金专门用于购置图书资料,用于学生和教师借阅。

        在学校教学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学院将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四)科学研究

        积极申报科研项目,2010年争取获得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以上,市厅级项目5项以上,校级项目2项以上。发表科研论文50篇以上。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新华西道67号 邮编 :063009
Email : tjky@heut.edu.com
>>学院搜索